返回
顶部
研学实习
当前位置:首页 > 研学实习
【课程实习】在田野中寻求真知,考古释中华——记2021级考古学课程实习
2023-04-17

2023年3月25日至3月26日,21级考古学的33名同学在张亮老师的带领下,开展了为期2天的课程实习。

临汾,古称平阳,史称尧都,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。远古的丁村人繁衍于斯,最早的中国起源于斯,雄霸中原的晋国始封于斯。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,临汾形成了悠久而璀璨的历史和文化。在这里,你可以探寻人类的起源,追溯到“最早的中国”,也能看到一个被各种历史折叠、晕染和深刻影响的城市。很多人都说,博物馆是现实版的

“时空隧道”,向前可以回顾自己从何处来,向后又可以洞察我们向何去。我们的第一站,就从临汾市博物馆开始。

作为临汾市的文物中心库,全市最大的文物收藏、保护、研究和展示中心,临汾市博物馆荟萃了全市文物精华。馆藏文物14万件套,其中,国家一级文物94件套,二级文物488件套,三级文物2037件套,尤以铜器、陶器、瓷器、铁器、砖雕、水陆画、平水版等最具特色。目前,馆内展陈的精品文物有3000余件。

人类从远古走来,在黄土高原,在汾河谷地留下了串串足迹……要想获知临汾的一切,得从史前文明开始。临汾市博物馆的主要展陈内容按照时代轨迹排列,分为“远古足迹”“最早的中国”“晋霸春秋”“千秋平阳”四大主题。时间跨度从远古到民国时期,全面展现临汾这座城市的血脉灵魂。

第二站,我们站在了晋国故土上,感受历史的魅力。晋国,是周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。它起源于西周、鼎盛于春秋、结束于韩赵魏三家分晋,立国600余年,历经38位国君,春秋时期曾称霸中原150余年,创造了璀璨的晋文化。考古资料表明,“曲村——天马”一带正是晋国在西周时期的都城所在地。上世纪90年代,由北京大学bat365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,在“曲村——天马遗址”的核心区域发现了晋侯墓地,从而揭开了我国晋文化考古的崭新一页。

依托“曲村——天马遗址”而兴建的晋国博物馆是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,也是我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。晋国博物馆以晋文化为主线,打造了晋国历史文化展、“曲村——天马遗址”发掘史展、晋侯墓地遗址展三个亮点。晋国历史文化展以晋国历史为线索,通过晋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,讲述了晋国由盛至衰长达六百余年的风云历程。发掘史展则展示了三代考古人博览地书、探寻晋踪的经过和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。晋侯墓地遗址陈列展重点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组晋侯及夫人墓葬、三座陪祀车马坑,其中包括我国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陪祀车辆最多、规模最大的车马坑,一处遗迹一种展示方式,生动再现了两周时期晋国璀璨的礼乐文明。

最后一站落在了运城博物馆。运城,大运之城。这块土地,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祥地,有4000万年前人类最早起源的中华曙猿化石,有180万年前人类最早发明用火的西侯度遗址,由此诞生了人类的“一缕曙光”和“一堆圣火”。而随后的文明进程中,华夏民族的始祖:黄帝、炎帝、蚩尤,尧、舜、禹,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。尧初都蒲坂,后迁平阳,舜都蒲坂,禹都安邑,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——夏,均在这里诞生。春秋商人猗顿、三国名将关羽、初唐诗人王勃、中唐文人柳宗元、史学家司马光、戏曲名家关汉卿等文武俊秀,则为河东留下了璀璨的人文历史。关公文化、根祖文化、盐文化、德孝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,更是时时成为运城的代名词……关于运城,它自带光芒从远古走来,绵延至今流光溢彩。要想了解运城,就一定要走进运城博物馆。运城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“大河之东”为主题,由华夏寻根、馆藏珍品、盬盐春秋、地灵人杰、土木华章、条山风云等6个历史专题展和运城农业、工业、城建和文化等4个特色主题展组成。其中,6个历史专题展厅生动诠释了古河东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,4个特色主题展厅则展示了运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新风貌。

从远古旧石器简单而富有巧智的打制石器,到新石器时期简约而大气的陶器,再到商周庄重而神秘的青铜礼器,又到宋代蓬勃发展精美华丽的瓷器,最后到现在的智能家居。时代发展的脚步从不停留,而博物馆所留存的器物,却悄悄停滞了时间,“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。”不亲身实践观察,永远体会不到相近地区器物的细微演变,感受不到时代接续的上下传承。

文献中未记载的不代表从未存在,就像是大河口墓地发现的霸国一样。考古的意义就是能够发现那些失落的文明,那些消失的存在,复原出古代的面貌。如今我们只接触到考古大世界的冰山一角,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
文字来源:考古学2101班